金融服务可及性

网点及线下服务渠道

近年来,本行持续推动网点效能提升,通过优化网点布局、升级智能终端、强化厅堂服务等举措,全面提升金融服务能力,更好地融入当地居民生产、生活,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本行已基本覆盖中国境内大中城市

20256月末,本行已在中国境内31个省级行政区的153个大中城市设立分行,实现了除港澳台外所有省级行政区网点服务全覆盖。本行共有营业网点1477家,其中一级分行营业部37家,二级分行营业部125家,支行1315家(含社区/小微支行27家),共配有自助设备3650台,智慧柜台9914个(含立式智慧柜台3201个),形成了由综合网点、精品网点、社区/小微网点、离行式自助网点组成的多样化网点业态服务网络不断提升服务便利性。

本行县域网点布局排名股份制银行前列

2025年6月末,本行共有县域网点161个,涉及69个城市的139个县,其中1个网点位于国家脱贫县(郑州安阳滑县支行),1个网点位于共同富裕示范区(衢州龙游支行)。县域网点共配有现金自助设备381台,各项指标均排名股份制银行前列。在县域网点布局策略上,重点加强百强县、经济强县、人口大县的金融服务覆盖,2025年上半年全行迁址优化县域网点5个,持续提升县域金融服务可及性和便利性,有力支持当地县域经济健康发展。

本行持续做好老少边穷地区网点触达

2025年6月末,本行在西藏、新疆、内蒙、宁夏、广西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以及青海、甘肃、贵州、云南等偏远地区,共设有9个一级分行、11个二级分行、139个网点,共配有现金自助设备290台,构建了较为完备的网点服务网络,能够较好地服务当地政府、企业、居民。

强化特色网点建设

本行不断赋能特色网点建设,围绕五篇大文章战略布局,重点打造科技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绿色金融特色服务网点同步推进与麦当劳、书店、游戏等非金融场景试点共建。不断完善幸福驿站服务内涵及建设标准,对外开放网点服务资源,为广大社会公众提供临时休息、饮水、手机充电、阅读、金融知识宣教等基础惠民服务。

适老化与无障碍改造

本行持续完善适老化与无障碍服务设施,全面优化特殊客群金融服务体验,为特殊客群提供有温度的金融服务支持。 本行制定《中信银行营业网点形象建设标准幸福+适老建设模块,明确适老及残障人士设施设备标准,包括爱心座椅、爱心窗口、老花镜、水吧、无障碍坡道、移动智能设备等服务设施,有条件的网点配置无障碍车位、无障碍现金柜台、无障碍卫生间、老年活动室、健康体检仪等特色设施,进一步提升网点老年及残障人士服务水平

优化特殊客户群体服务流程

本行为确保特殊群体客户享受与其他客户平等的权利,为特殊群体客户提供便捷人性化服务在基础服务设施方面,各营业网点均配备不少于6种常用便民服务设施,具体涵盖老花镜、针线包、雨伞、婴儿车、幼儿椅、轮椅、擦鞋机、手机加油站、外用药物等。针对特殊群体客户,我行精心设计了专属服务流程。在特殊群体客户进入网点、于休息区等候、办理业务以及离开网点的全流程中,密切关注其需求,提供便捷且人性化的服务,切实保障特殊群体客户能够享有与其他客户平等的权利。且在我行服务示范网点会进一步优化升级服务设施,部分网点增设了微波炉、智能水台、移动水台、移动填单台、呼叫器、自动体外除颤仪(AED)、血压仪、血氧仪等智能化仪器设备,旨在为客户提供更为全面、优质的金融便民服务,树立标杆,全力打造 “有温度的金融服务”品牌形象

营业网点服务人员能力提升

本行注重网点一线岗位的服务能力培养,确保网点服务标准的落地和实际场景运用。2025年上半年行组织开展服务营销一体化专题线上培训,覆盖网点服务全岗位,包含大堂经理、客户经理和柜员。本行将持续结合一线需求及同业先进实践,不断升级优化网点服务提升培养体系,为客户提供有温度的服务,助力客户经营

提升客户舒适便捷体验

本行结合网点新形象建设,持续推广多种新型移动智能设备、各类多媒体显示屏,以及设备一体化管理平台、信息发布管理平台等新设备和系统,加快推动网点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充分体现“应客而动”服务理念。2025年上半年上线网点到访客户智能识别系统,精准识别分析到店客户画像,提供“一客一策”的专属服务,监测客户排队时长并及时提醒网点工作人员,提升客户到访体验。持续构建网点智慧柜台一站式服务能力:上线理财双录功能,实现开卡-产品推荐-双录-下单购买的全流程服务;锐化贷发借获客流程,申请借、贷双卡的客户无需重复出示证件、填写信息;上线外国护照开户、签约手机银行及快捷支付功能,持续提升对外籍人士的服务能力。

此外,持续推广大数据布局选址可视化平台,强化网点数字化、精益化管理,将网点不断优化至人口聚集和金融需求旺盛区域,促使网点更好地触达周边企业、居民金融需求,增强单个网点对外服务可及性有效提升到访客户舒适便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