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服务可及性

普惠金融

本行秉持“雪中送炭、服务民生”宗旨,积极探索成本可负担、商业可持续的普惠金融发展模式,以“价值普惠”为引领,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持续加大对小微企业、涉农经营主体与重点帮扶群体的金融支持力度,不断提高金融服务的可及性和便利度,以更有温度的金融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对更高品质生活的美好向往,助力共同富裕迈上新台阶。

2024年度,本行获评金融监管总局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评价最高等级“一级”,成为唯一连续第三年获评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优秀”档的股份制银行,面向农垦领域定制的专属服务模式入选农业农村部“金融支农十大创新模式”。

增强顶层设计引领

本行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将普惠金融作为全行新三年发展规划的战略重点,充分发挥普惠金融暨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协调机制优势,统筹推动工作开展。制定《中信银行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的专项行动方案》,明确发展目标、关键举措与责任分工;建立落实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五专五强化”模式,推动工作落地落实落细,全力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

强化政策资源保障

本行单列普惠型小微企业和涉农信贷计划并分解至一级分行,普惠金融相关业务指标完成情况与分行负责人绩效考核挂钩并将其在分行综合绩效考核权重占比保持在10%以上;强化授信政策引导,明确风险容忍度,完善小微企业续贷管理及尽职免责制度;持续规范服务收费,积极开展小微企业减费让利;配置考核利润补贴、营销费用等资源,充分调动分支机构积极性。

强化支持服务力度

小微企业

2024年度,行以更丰富的产品体系满足客户多元金融需求,创设“经营e”“科创e”等新产品,完善“房抵e贷、科创e贷、订单e”等存量产品,“中信易贷”产品体系更加完善;“做稳房抵贷、做优供应链”为目标,形成不动产抵押经营贷、线上信用经营贷、核心企业供应链经营场景贷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个人普惠产品体系发挥中信集团“实业广覆盖、金融全牌照”协同优势,加强与金融和实业子公司联动,与政府部门、大型平台等机构开展跨界合作,一站式提供融资、理财、结算等“信贷+”综合服务。以数字化手段不断赋能服务质效,持续优化数字化产品创新工厂功能及生产线,产品供给更加高效;升级“智慧网银”“惠营销”“普惠AI业务经理”等数字化服务与营销工具,客户体验更加满意。

截至2024年末,本行小微企业贷16,558.6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906.06亿元;有贷款余额客户数32.86万户,较上年末增加2.83万户。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5,998.2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547.49亿元,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有贷款余额客户数31.04万户,较上年末增加2.68万户。2024年度,本行面向普惠型小微企业投放贷款利率同比下降0.33个百分点,切实推动小微企业在本行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乡村振兴

2024年度,行坚持聚焦重点,围绕农林牧渔等乡村振兴“成色”高的重点行业,乡村振兴集团、产业化龙头企业、新农人等乡村振兴“底色”足的重点客群,本行网点所覆盖县域等乡村振兴“本色”浓的重点区域,以“五策合一”为指引,制定区域特色营销指引和审查审批标准,深化渠道对接,开展“乡约中信·共富未来”等营销活动,信贷支持力度持续提升。坚持突出协同特色,持续发挥中信集团协同优势,联合集团内金融和实业子公司,探索建立“融资、融智、融产、融建、融销”为一体的“五融”协同服务体系,为种养殖等企业提供股债贷投等“融资”服务,为农业产业规划等提供智库咨询等“融智”服务,为农业龙头企业等提供产业转型等“融产”服务,为农业产业园等提供工程建设等“融建”服务,为农产品销售等提供线上及线下推广等“融销”服务,特色化竞争优势不断提升。

截至2024年末,本行涉农贷款客户数6.38万户,涉农贷款余额4,459.18亿元,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

金融精准帮扶

2024年度,本行保持帮扶力度不减,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聚焦产业帮扶、就业帮扶,向脱贫地区、重点帮扶县倾斜信贷资源,积极对接属地脱贫帮扶信息平台,梳理下发帮扶带动效果显著的项目或名单,加大产业带动贷款投放力度,制定《中信银行脱贫人口小额信贷业务指引》,扎实推进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持续优化手机银行App、供应链金融等线上服务渠道,创新区域特色化信贷产品,提供门槛低、种类多的财富管理服务。

截至2024年末,本行金融精准帮扶贷款余额384.1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4.38亿元;有贷款余额客户数98.75万户;年内新投放贷款的风险利率基本实现平衡。